大学生择业自负与调适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9日 阅读次数:2001大学生择业自负与调适
徐州师范大学 王本贤 姜南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但新型的就业办法也在不少毕业生的心中引起强烈的波动,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导致种种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的产生,这对大学生顺利择业是十分不利的。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心理素质,排除心理障碍,使他们主动走出心理误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社会竞争。本文仅就大学生择业自负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调适方法作肤浅探讨。
一、对择业自负的理解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过度的自信,即为择业自负。部分毕业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应得到优待。于是在择业过程中总是抱有洋洋
得意,自负自傲的心理。择业自负是择业过程中的一种自我膨胀,是与择业自卑相对而言的,它是择业中自我意识的偏差,是自信的误区。
大学生择业自负心理的具体表现为:择业时,自我感觉良好,自命不凡,骄傲自大,认为“我有知识你就得用我”,相信自己不会找不到工作,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把自己的学历。知识作为资本,认为如果到某个单位求职就是“屈辱”,“赏脸”,面试时,夸夸其谈,海阔天空,常常挑剔攀比,提出过分的要求,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使用人单位难以接受;择业失败时,缺乏自知之明,不进行自我批评,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全是用人单位的错,抱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仍然相信自己是天才而不加努力。看到别人签约时,常常牢骚满腹,怨犬尤人,对社会、学校和他人都可能怀有不满情绪。大学生择业时应该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但如果过分自信,就会导致产生自负心理。择业自负的群体一般为名牌高校毕业生、热门专业毕业生和优秀毕业生等。择业自负,容易使毕业生产生错误的择业观念,心理定位偏高,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择业自负会扭曲毕业生的才华,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失去择业机遇,择业自负会影响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给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择业自负会挫伤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引发思想情绪的波动和心理失衡,让毕业生沉浸在牢骚,不满、冲动的心理痛苦之中,有时也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出现比较严重的择业自卑心理。
一、择业自负产生的原因
1、自我评价过高
不少毕业生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并不了解,同时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自我评价时往往以点代面,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许你在某个方面是突出的,但它可能不是就业的决定因素,用人单位看中的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社会适应性、思想品德、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这些才是就业成功的关键。
2、受传统就业观的影响
就业观是指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长期以来,传统的就业观一直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即使在今天仍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受传统择业思想的影响,一些毕业生在择业的定位上往往不切实际。过多的考虑档次和地位:一些毕业生对“铁饭碗”抱有幻想,认为“十年寒窗苦”,毕业后理应有一个地理位置好,收入高,名声好,工作轻松的职业:也有不少毕业生认为找不到好工作,就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无法在同学和朋友面前抬起头来。
3、对职业认识不够
多数毕业生对职业的认识不够,盲日追潮跟风,什么职业“热”就向往什么职业。其实,职业具有经济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等自身的特点。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社会上的职业分布并不是完全对应,专业相对于职业来说内容比较空泛,你于所学的专业可能很难适合或接近当前的“热门”职业。这就涉及到大学生进校后患样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职业训练对个人的职业意向进行规划。
4,对就业形势分析不够
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存在着较多的想当然成份。他们对高校扩招后中业生人数猛增,就业压力普遍增大的现状了解不够,估计不足,依然用前几届师哥师姐比较乐观的就业去向估计面临的就业形势。觉得自己同样毕业于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各方面不比师哥师姐们差,理所应当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正是这种错误的判断,导致择业中的高不成低不就。
二、择业自负的调适
(一) 毕业生的自我调适
1、正确自我认知
正确地认识自我,适度地设计自我并追求与社会相适应的自我价值,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择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身为大学毕业生,并不代表自己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毕业生要客观冷静地作一些自我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评
价。只有自我认知,才可以避免求职中的盲目性,不过高定位工作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只有通过自我认知,才可以避免因个人自负清高而遭到就业失败,
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才能避免心理冲突,减缓择业受挫和焦虑带来的痛苦。
2,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
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降低职业理想,而是说在迈出择业的第一步时,不要过于追求职业声望。不要对职业条件要求太高。不能过于讲工作条件和物质生活待遇,应在职业理想的引导下。立足现实的社会需要,抵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充分体现发展事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面貌,在现实可能的条件下积极就业,在实践中占开拓事业,增长才干。
3,保持达观的择业心态
择业心理是与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分不开的。大学生应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达观大度,宽容悦纳,不尽人意之事莫耿耿于怀,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莫一味强求。找一个好工作是每个毕业生的共同愿望,但在如今“买方市场”条件下,好的工作不会等待你去挑选。在择业的过程中。不能一步到位属正常现象,但毕业生不能因此而沮丧。只要能保持一种谦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图虚荣,能退而求其次,毕业生还是有很多就业机会可以选择,哪怕是暂时的,只要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就能够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为以后的重新选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在择业受挫后,能
正视现实。敢于自我解剖。找出差臣,主动提高和完善自我,也是很值得提倡的积极心态。
(二)高校就业主管部门的外界调适
1,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
毕业生择业自负的重要原因是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不透,对当前的就业政策了解不明。针对这种情况,在就业形势教育中应该着重向毕业生分析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势及其原因,引导中业生充分估计就业的难度,正确为自己定位,认清到基层去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向,是不以人的童志为转移的现实。我们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就必须告诉学生基层进一步的发展方向,讲清国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的具体政策措施,让他们看到光明的前景。
2,加强择业观教育
“双向选择”给大学生以很多的择业自由度,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机会,这就难免会使毕业生产生一些脱离实际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作为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应加强择业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他们知道最理智的选择是个人期望与社会需求的有效接轨,理想与务实并存、需要与可能井举才是职业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3,加强就业心理咨询,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
就业心理咨询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针对择业自负心理,首先将其定位于自我间意识的偏差,不能等同干一般的心理障碍,重点引导寓正确的自我认知。其次择业自负心理应与那些追求实用与功利的心理区别开来,择业自负是建立在对自己错误的自我认知基础之上的,是自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这样或那样的职业,而追求实用与功利的心理是毕业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是毕业生杆择业的价值定位于经济利益,个人发展,社会地位上。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助于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有助于他们摆脱困境,走出择业的心理误区。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